close

你知道孩子為何會變聰明?
大腦做了什麼?「後天的努力」

也許你不知道,一位新生兒的腦細胞數目=成人腦細胞數目,但是大腦的重量卻只有只有成人的四分之一。

以容積來說,腦細胞數目不便,但是到達六歲時,腦重量卻會增加接近成人的90%,在這期間添加的就是『連結』與『髓鞘』。

 

『連結』:是神經細胞延伸出去的手腳,包括"樹突"與"軸突"。

"樹突"細而多,數量可達一萬個,千手觀音也比不上它。樹突的功用在接受不同的訊息,好比樹枝在吸收來自土壤的所有養分。

"軸突"則像高速公路一樣,它比“樹突”粗以及長,負責快速送出神經衝動。

 

『髓鞘』:成份是脂質,如同電線外包的絕緣塑膠,可以隔絕神經細胞不使漏電。它的形狀像是香腸,一節一節的相連起還,只在每個節點,露出神經細胞膜,因此在神經傳導的電衝動中,可以跳躍式通過這些露出來的節點,大幅提升傳送速度。

 

兩點有何重要性?

 

『髓鞘』是加法的成長,可以透過時間與練習來成長。

舉例來說,當脊髓神經的神經束髓鞘未完成時,動作就不太能執行完整。就像有時嬰兒,有突發性不自主的手腳抖動,並非痙攣,就只是『髓鞘』尚未成熟,因此過了嬰兒期,此現象自然消除。又或是幼兒容易尿床,而學齡兒童可以控制的原因?也是因為髓鞘發育完成,解尿才能自主控制。而『髓鞘』一般大約要25歲左右才大功告成。

 

『連結』的成長方式,就複雜得多了,它採行「先加後減」的算術,而且哪個時段,哪個部位要加減,變數很多。

為何孩子總無法及時解決,或是反應哪種選擇是對的?
可先設想,『連結』就如同孩子裡的頭腦中的每一條小巷子。因為孩子對生活經驗很有限,當有新的刺激進入大腦時,無法即時判斷、選擇哪一條巷子才能到達終點。所以,孩子大腦處理資訊的效率相對於成人比較緩慢。

 

 

而孩子變聰明的原因,是大腦連結的刪減動作完成!
也就是一個從「小巷子變成大馬路的過程。」

透過孩子在生活經驗中獲得的刺激,加強神經連結的活化,讓原來小小的巷子,因為愈走愈多次,漸漸擴張成為大馬路。那些很少走的小巷子,就漸漸的被刪除而消減,讓大腦處理資訊的過程變得愈來愈有效率。

神經發展的先加後減法則,使大腦保有選擇性和可塑性。環境刺激扮演著推手的角色。

達爾文的進化論說「用進廢退」,常用的會進步,廢棄的就退化。神經連結也是如此,為了適應環境,需要的神經通路被強化,就如草地上一再有足跡走過,終必形成小徑一般。

因此,後天環境影響學習與能力?
由神經連結的加減法則來看,是絕對沒錯的!


 

參考資料:
廖笙光。親子天下Baby7期。2014.09 (2016.09更新)
http://blog.xuite.net/st868221/twblog/126830412-大腦神經細胞

 

 

好吧!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囉~

如果覺得有幫助,請幫助何老師推一下喔~

有問題也可以留言我會幫助解答喔!

你的鼓勵是我寫文章的動力~~

 

請加入👇🏻👇🏻👇🏻👇🏻👇🏻👇🏻
    何老師 官方帳號Line    

 


    何老師 Instagram    

@unaho

    何老師 臉書粉絲專頁    

 

arrow
arrow

    何老師 Una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