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學習聲樂的人越來越多。在學習的過程中,初學者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
這些不足不僅表現為發聲方法的錯誤和作品理解的偏差、表現方面功力的欠缺,也表現為對聲樂的認識和觀念上的錯誤觀點。
而後者的負面影響雖然表現得不是十分直接、明顯,但如不盡快消除在萌芽階段,將會給今後的學習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
以下就為大家整理出四點比較容易有錯誤觀念的項目:
一、擇師的錯誤觀點
擇師是聲樂習的第一步。
偉大的意大利女高音雷納塔·泰巴爾迪(Renata Tebaldi)直言不諱地說:“歌唱的秘密是找到一個好教師”。
一個稱職的聲樂老師應該具備演唱基本功紮實;有理論水平;經驗豐富,方法靈活有效;把握作品準確;有責任心等的基本素質。然而現實中的聲樂初學者在擇師問題上常會把聲樂教師的工作單位、年齡、特別是性別和聲部這些次要枝節的問題看得很重,以為男教師只能教男聲,女教師只能教女聲;高音只能教高音,中音只能教中音……。
其實,男女聲部的歌唱方法大同小異。
一個合格的聲樂教師應該可以教授各種聲部,熟悉各種唱法的特點,關鍵是看其鑑別聲音和選擇聲音的能力是否過硬。
擇師不能一味迷信別人的介紹和老師的名氣。
聲樂老師要對聲樂教學規律有一個較為準確的把握。教師單憑自己的主觀經驗教學,如果教學的方法正好可以彌補學生先天機能的缺陷,教學效果一般不會差;但如果教師的主觀經驗針對的是學生先天已經具備的機能,那麼很可能會讓教師束手無策。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看實際教學效果。通過一節課或幾節課,學生在歌唱的音質、音量、音域上有一定的進展,學生的姿勢表情和歌唱器官沒有異常,則說明老師的方法比較對路。如果學生具備基本的學唱條件,學了半年甚至一年以後聲音的起色還是不大,那麼可以考慮另請高明了。
二、唱法和聲部選擇的錯誤管點
由於受媒體的宣傳和周圍環境的左右,初學者還沒有正式開始聲樂學習,就已經讓一些觀念在自己的頭腦裡先入為主了。
最常見的就是美聲、民族、通俗三種唱法的劃分。其實學術界目前對這三種唱法的劃分標準還存在較大的分歧。
初學者一般不要急於給自己選擇唱法,畫地為牢。
如果過於主觀地給自己的嗓音定性,容易走彎路。聲部的確立依賴於歌唱器官的先天構造。初學者如不能以客觀科學的態度對待聲部,會給學習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初學者常常偏愛高聲部,好像聲部高歌唱水平就會高;也有學生因為男女中低聲部數量偏少,或者因為害怕唱高音,明明是高聲部也要撐著喉嚨粗著嗓子唱中音、低音。
不僅影響學習的進程,也有損嗓音的健康。我有一男高音學生,入學前唱了幾年的男中音,為了撐出渾厚的低音效果,一直壓著喉嚨唱,胸部憋悶,喉音很重,而且聲帶也有輕微的肥厚症狀。經過兩年左右的調整才唱出了較為自然、真實的音色。可見,聲樂學生在入門時,一定要順其自然,按照自己的先天條件科學合理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唱法,確立自己的聲部。
三、對聲音概念的錯誤觀點
歌唱,是指歌唱器官產生的音波經空氣傳導進入欣賞者的耳中,而歌唱者聽到的聲音大多卻是經過顱骨直接傳導到內耳。
由於傳導的途徑不同,就非常容易出現聲音概念的偏差。自己覺得唱得很美、很過癮,別人聽起來卻是難聽的喉音;自己覺得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唱高音時,自我感覺不是很響,別人卻大加讚賞,這就是歌唱的外在聽覺和內在聽覺的矛盾的具體反映。在錄音設備已經非常普及的今天,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
初學者在上課或者表演時,用錄音機或MD把自己的聲音錄下來,過後仔細聽聽,給自己的聲音經常照照鏡子,就會有助於很快擺脫“自我感覺”良好帶來的尷尬。
此外,初學者常會以唱高為榮,唱響為美,而不考慮自己嗓音條件的承受力和學習的整體需要,一味吼高音、唱強音,拔苗助長,唱力不勝任的大作品,不僅有損嗓音的健康,還會帶來氣息僵硬、器官僵化而導致歌聲失去表現力的惡果,甚至使聲樂學習半途而廢。
四、歌唱練習的錯誤觀點
初學者要早見成效、快見成效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一味貪多求快,難免欲速則不達。
然而,歌唱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不一樣。英語、數理化等科目只要花時間學習,多少總會有些收穫。而聲樂則不然,如果方法或時間選擇不對,很可能會越練越糟。
練聲和練唱一定要多動腦,勤於思考,想對了,想好了再張嘴歌唱,發聲是為了檢驗自己的想法正確與否,這樣的練習才會事半功倍。如果不動腦筋,不用耳朵,不分時間場合地盲目狂練,肯定會收效甚微,甚至事與願違。
找到一種好的聲音感覺也許需要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而要把這種感覺唱壞,只需要幾分鐘就足夠了。因此,每天的時間要科學安排,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一天歌唱發聲的時間控制在2小時內為宜。長時間的過度練習,歌唱器官容易疲勞。如果不注意及時休息,會使歌唱的動作在不知不覺中變形,進而逐漸偏離正確的歌唱感覺。
練聲不是越早越好,一般在起床兩三個小時後,等歌唱器官較為興奮後練習發聲。練習的場地不要選擇混響較大的場所。
許多初學者喜歡在水房、浴室等處歌唱,主要是這些場所的空間較為狹小,聲音較易聚攏,迴聲較大,歌唱者本人聽起來聲音效果優於其他場地,但那隻是一種假象。
初學者只有選擇迴聲較小的地方練習,才會真正聽到正常的聲音效果,有助於培養正確的聲音感覺。
(2021/03以下文章持續更新中)
基本問題延伸閱讀:
1.記得一定要先拿到譜,並且研究.唱譜.讀譜
可延伸閱讀:
2.正確的姿勢!正確的方式(唱歌就像是運動一樣,需要有正確的姿勢才能做到最有效的肌耐力運動)
可延伸閱讀:
想唱好高音,就要先練好你的喉部肌肉!(2)我要怎麼使用環甲肌?
3.正確的發聲練習(開發音域)要如何使用正確的發聲練習呢?請移駕到第二彈文章:
想學唱高音的技巧?先學這個吧!「吸氣篇」
|何芸娜 Una |何老師|
動脈音樂創作歌手/痞客邦百萬人氣部落客/夠麻吉GOMAJI合作部落客/ PopDaily 波波黛莉駐站創作者
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碩士,演唱與創作許多電視台連續劇歌曲,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寫了7年之後變成習慣改不掉,
那就在網路上與大家一起分享音樂、藝術、與生活吧!
粉絲專頁
部落格官方 line
加入之後可以即時得到新的文章與樂譜資訊喔!!!
或點選網址也可加入喔line://ti/p/@wnv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