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7210  

很榮幸地可以在今日上台接受指導。

時間:2015/04/30 

地點: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音樂演奏廳

指導教授:Prof. Nicholas Cotellessa

510x388_Nicholas_Cotellessa  

 

長期居住挪威的美國男高音Nicholas Cotellessa教授,受邀來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講課

 

我當然上網查過了一下教授的資料,男高音尼古拉斯Cotellessa出生於美國,現在居住在挪威的奧斯陸,他是挪威國家歌劇院(DEN挪威歌劇院)的簽約聲樂家。擁有兩個學士學位分別是印第安納大學音樂學院和波士頓大學。演出經歷近10年,並且精通英文、義大利文、德文、挪威文。

 

我選唱的歌曲是:Sì. Mi chiamano Mimì   是的我的名字叫咪咪

 

對於mimi這首曲子,我大約是從2月開始接觸,雖然很快速地將它背起來了,但是要說到完整性?可能還缺乏很多。

因此我更選擇這首曲子來給教授指導。

 

IMG_7213

 

 

Prof. Nicholas Cotellessa 非常和藹可親,也很有耐心。

一開始就有提到,由於我們演唱的不是我們自己國家的語言,所以時常不能唱出刻苦銘心的故事內容。

我們演唱時必須將它變成自己的語言,如何做呢?就是要熟練歌詞;

所謂的熟練並不是只會「念」而已,而是要「朗誦」它,並且使用正確的「語調」。

 

IMG_7214  

 

我發現,語言常常是在演唱時很容易阻擋亞州人躍上國際舞台的門檻,

包含我自己在內,有時也是無法將咬字非常清晰地唱出(由於我還有帶著牙套,時常會有漏氣的聲音像是v與f)

 

IMG_7215  

 

再者就是「情緒」的發揮

如果你所唱的是快樂的故事,就不能因為聲音而忘記表情,

一首歌曲當中,尤其歌劇,時常會轉換許多情緒在短短5分鐘的曲子內,而我們演唱者必須要做的就是都能完整的展現出悲情與快樂的差別。

 

IMG_7216  

 

「耳朵的用處」

何老師一直以為,用自己耳朵去聽聲音,是對的。

沒錯,是對的,但是只對了一半!

Prof. Nicholas Cotellessa 提到因為我們的耳朵都非常好,而我們在演唱的同時都會想使用耳朵去聽,

但其實因為耳朵聽到的聲樂與觀眾聽到的聲音,時常都是截然不同的聲音,

我們有時候為了想要讓自己耳朵裡聽見的聲音做得更好,反而忽略身體的反應,

所謂生體的反應是指,「氣」的正常,以及「支撐」,因為太專注在想唱出自己想要的聲音時,往往會太急而忽略身理正常變化等等。

 

短短的兩小時內,教授教導了許多,讓我們4位演出者都得到很大的幫助。

IMG_7212  

 

其他學生的表演時我也注意到教授針對不同的缺點去指導的改善方式,

包含抬鋼琴、演唱時的線條,以及共鳴後面的空間增加等等。

 

這些一定可以讓我在教學上,也幫助學生開啟更多的領悟。

 

 

 

 

 

 

arrow
arrow

    何老師 Una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